74章 冯援朝(2 / 2)

回到82年 葡萄糖.QD 2479 字 2020-07-15

对王明道“钊铭兄,实在是客气了,他前一阵子确实给我来过电报,说是让一位子侄代替他来做客,看来就是你吧。快请坐,快请坐。”

王明寒暄到;“多谢胡叔叔。”

胡娟倒了一杯茶水,递到王明面前道“王哥,请喝茶。”

“谢谢。”

胡爱民看到俩人之间的默契,问道“你们俩个认识吗?”

“爸,坐火车的时候就是王哥跟我同路。”

胡爱民笑着问道“你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越是光明正大的文字,越有巨大的利益分配。’的利己主义者?”

王明笑着道;“胡叔叔,那是我轻狂了,胡说八道的。”

“你要是有这个心态,就好好做你的生意,记住了只要遵纪守法,你越光明重大,你将来的路就能走的越宽、越广、越远。”

王明笑着道“谢谢胡叔叔教导了。”

“不用客气,钊铭是我老朋友,他既然认同你,肯定有你的过人之处,你以后可以随时来到我这里,我现在是半退休,就是愿意跟年轻人聊聊天,解解闷。”

“胡叔叔,那我以后就不客气了。”

“哈哈,当然不用客气。”

胡爱民对于市场上的青年合作社很感兴趣,俩人不断的聊着市内这些年轻人的做生意的历程,王明详细地说着。

俩人相谈甚欢,胡娟在旁边也听着,她是第一次见到跟父亲聊得来的年轻人,这个家伙还敢大胆的预测将来的政策,不断地引起父亲的兴趣。

王明还是愿意跟这些半退休的淡薄老人多聊一些。

1983年在一个个拜访,和一次次的闲谈中,给一些人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现在的政策一天一个变化。农村转为承包制,部分农民先行富裕,生产力提高,不再需要那么多劳动人口,于是剩余的劳动力便开始进城务工。

城市的建设发展迅猛,小手艺人先进了城里,木匠、建筑工、修皮鞋、摆个摊子卖小吃,最不济做一个扛活为生的农民工。

城里的所有闲散的人员,在恍恍惚惚之间,开始谋划怎么多挣点钱。反正饭都吃不上了,咬咬牙,自己也跑腾点小生意。有条件的做个门面房,没条件的弄一辆板车,城跑着看,哪热闹去那,反正什么挣钱干什么。

有关系的不孝子弟,开始当倒爷,张口闭口就盘条、水泥、大彩电

蛤蟆镜、喇叭裤,这些魔性的潮流始祖开始出现,现在还是很吸睛的。但是老道学的批评也太过,又没让你穿。

因为要去香江,王明排着队在邮电大局排队发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