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肉食者鄙(1 / 2)

赵顼暼了一眼依旧黑着脸的赵无极刘猛二人,又扫了一眼一旁憋着笑的陈光,不由为自己儿子这想一出是一出的坏毛病感到头疼。

“走,我们一起过去看看这小子搞什么名堂!”赵顼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决定带着几人走进看看赵煦究竟在搞什么名堂。

谁知走进一看,差点把赵顼的嘴气歪了。一旁的赵无极刘猛脸色也是更黑了,陈光更是看的目瞪口呆。

只见此时的赵煦正双手掐腰神气活现的站在一旁指挥着童贯等人干活!童贯负责用木柴生火,李彦负责洗切羊肉,梁师成、杨戬负责将切好的羊肉串在竹签上。赵煦则在边上暗自为自己的合理分工洋洋自得,在他眼中,他们几人分工明确,密切合作,效率还挺高。

而在赵顼、陈光、赵无极和刘猛几人眼中的场景却是这样的,李彦正笨手笨脚的切着羊肉,切出的肉块很是丑陋;梁师成、杨戬则费力的将切成块的羊肉往木棍上穿;童贯正灰头土脸的蹲在木柴前准备将木柴点燃,手中拿着火石不停的’嗒嗒嗒’的打着,准备先点着手中的’发烛’或者说’火寸’,然后在用它点燃柴火。

以石敲火之法,是用铁片与石相撞,下面在放着“火绒“,当火星落在绒上,燃烧时,再用“取灯“接引,即取得火。火绒,是艾或纸,加以硝水制成,揉之使软,极易起火。“取灯“,北方叫“发烛“,以褪皮麻秸做成小片状,长五六寸,涂硫磺于首,遇火即燃,用以发火。在南方,发烛则用松木或杉木制成。高士奇《天禄识余》中记载:“杭人刻松木为小片,其薄似纸,溶硫磺涂木片头,作为接火之用。“

在大宋,民间劈小杉条,并染上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迅即得火,人呼之为“引光奴“。后来一些以此为业者,则呼之为“火寸“。以石敲火之法盛生后,必须有引燃物配合,所以“发烛“、“火寸“等助燃物的行业就逐步发展起来。

“你们这搞得乌烟瘴气的是在干什么?”赵顼观察了片刻就实在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出声呵斥。

聚精会神忙碌着的童贯等人突然听到这声呵斥,全都是一抖。童贯手中的火石都差点扔地上,李彦则干脆把手中的刀一扔,梁师成、杨戬更是手忙脚乱。赵煦也被这声突然的呵斥吓到了,一转头看到来人的身影,连忙收回到嘴边的那声’卧槽,谁呀’。

“参见陛下”接着童贯四人慌忙向赵顼见礼。

“爹爹怎么突然来这里了?”赵煦则是跑到赵顼身边,用天真的语气问道。

“我要是不来,怎么知道你小子的丰功伟绩啊?”赵顼满含深意的说道。

“爹爹你都知道了?哎呀,爹爹缪赞了,这哪是什么丰功伟绩,这都是小意思小意思。”赵煦作害羞状,完全没注意到赵顼那错愕的神情以及陈光、赵无极和刘猛那无语的表情。

“你们看,这是我做的小马扎。这可是我安排工匠做的,可以吧?你们先在上面坐好!我给你们讲一下这个小马扎。”然后,赵煦献宝似的从一旁拿出几个小马扎向他们展示着。

“这个不错,不过跟你派皇城司找茴香有什么关系?”赵顼随口敷衍,而后直入正题。

“这个容我先保密,你们等会就知道了。”

几乎所有的香料都经历了一个从神坛走向世俗的过程。古时候人们常常在祭祀用的酒和肉中加入香料作为调味品,目的是为了防止祭品腐坏,增加祭品对于神的吸引力。后来,香料渐渐世俗化了,走下了神坛,搬上了贵族的餐桌,甚至还进入了寻常百姓人家。在如今的大宋,以茴香作为调味品确实还未盛行开来。

“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吧?”赵顼看赵煦一副煞有其事的样子,更是好奇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下就连黑着脸的赵无极刘猛都更为好奇了。

“好嘞,爹爹你就瞧好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