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建安三神医(1 / 3)

当听王叔和说有两个实力在他之上的人来拜访张仲景的时候,李诺就按捺不住自己那颗有强烈名人收藏癖的内心了,尤其还听说张仲景已经劝说成功两人留在诺国,李诺真的是喜出望外,现在就只差知道是哪两位神医了!

李诺大步流星的就来到了医馆内,然后就开始东张西望,想发现这两人到底在哪里。王叔和在后面大声呼喊“国君大人,不要着急,老师和两位客人现在大厅之内。”

闻听方位之后,李诺就直奔大厅而去。医馆的大厅相当于现在的门诊,李诺进去之后,就发现一群人围在一起,一个声音传出“诸位且看,这位病人,和之前那位一样俱身热头痛,症状相同,但是治疗起来,却大不一样,之前那个用的是发汗药,这位就要用泻下药,这是因为之前那位是表证,用发汗法可解;这位是里热证,非泻下难于为治。”

这时另一个声音说道“元化所用之法就是对症下药啊,而不是一味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第一个声音接着说道“此等小症,本为与诸位交流一番,倒是让君异见笑了。”

这时,张仲景的声音传来“元化和君异两位先生都是医界泰斗,大家以后对两位先生要执弟子之礼,多多向两位先生学习。”

元化?君异?元化岂不是华佗的字,竟然是华佗!难道说华佗也要加入诺国了!至于这个君异,倒是有点陌生,是谁呢?

………………………………………………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

等了一阵,李诺正发愁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出场,终于有学徒认出了李诺,连忙行礼说道“参见国君。”

中心的张仲景三人也被惊动了,终于看到国君大人到场了,李诺一边走上前,一边微笑着说道“诸位不必多礼。”

张仲景拉着两人上前笑着说道“我给两位介绍一下,这就是我们诺国国君大人。”然后又对李诺说道“国君大人,我来给你引荐一下两位大才,这位是华佗华元化,这位是董奉董君异,相信他们的大名不用我再详细介绍了吧。”

李诺恍然大悟,原来是董奉!竟然真的是华佗!这两人和张仲景加起来就是闻名后世的建安三神医!

………………………………………………

董奉(220年—280年),又名董平,字君异,号拔墘,候官县董墘村(今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人。少年学医,信奉道教。年青时,曾任候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

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

由于医术高明,人们把董奉同当时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晚年到豫章(今江西)庐山下隐居,继续行医。吴天纪四年280年,董奉逝世。

………………………………………………

华佗是以一副中年人的形象出现的,而董奉则有些看不出年龄,说他三十多岁也可以,说他四五十岁也像。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