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之后,刘备军忙着安顿俘虏,四万多人,是个不的工程。
曹操迅撤军,民夫什么的根本不在意了,物资带走即可。
他们倒是巴不得刘备把这些民夫都杀了,那还能污一下刘备的名声。
一场大败,曹操也只是沉浸了一夜而已,第二便好似没事人一般,对于他来,亏的不算多,一万多人而已,心疼是肯定心疼,要伤筋动骨却半点不会。
而也不是一点好消息都没有,起码,能受徐州世家控制的军事势力全军覆没,这带来的影响才是最深远的,一来保证了他麾下军队的纯洁性,不被掺进去沙子,二来,在未来的话语权上,徐州世家要大大损失一波了。
当然,大战打成这个逼样,徐州世家心里是不是会存下什么心思,这就不知道了。
心向他曹操还是肯定的,刘备那边虽然不会对世家斩尽杀绝,但,压制其势力确实肯定的了,起码,原来的种种特权全部丧失,这比当年汉灵帝干的还要彻底。
为了跟大汉朝廷争权夺利,他们都敢暗中搞出来黄巾之乱,现在,就绝对不会在走投无路之前投靠刘备!
而曹操相信,只要给他时间,早早晚晚他也能整合出更强力的士卒出来,内部,他会慢慢进行改革疏导,外部,有刘备带来的压力,那些世家会慢慢妥协的。
政治么,就是一种互相妥协,曹操这种生的政治家太善于玩弄这一套了。
再了,不是还有袁绍那么,那才是下第一诸侯。
妈的,想起这个,曹操就有些后悔,冲动了啊,应该等等袁绍的!
刘备军一步步紧逼,曹军一步步后退,徐州很多世家已经急了,而曹操却稳坐钓鱼台,徐州来的轻易,不是他不珍惜,而是抱着能占多少占多少的心思,再了,他相信刘备不会得寸进尺的,重心很快就会挪动到袁绍那边。
果然,退出东海郡之后,刘备军便停下的前进的脚步,至此,刘曹两军第二次大战划上了句号。
留下太史慈和一万正兵一万辅兵驻守在东海郡郯县,赵云带来其余两万人和大批的俘虏返回青州,距离与吕布公孙瓒约定好的对袁绍开战的日子不远了。
这场大战,赵云等人都不想错过。
而袁绍一边,调拨粮草,调动大军,显然没那么快,这会也在朝着与青州边界的平原郡移动。
大战一触即,而在这全下目光都集中到北方两强边境线的时候,王轩出现在琅邪。
王与马,共下!
这句的就是琅邪王氏和司马家,别看司马家是皇帝,可在下世家的眼中,琅邪王氏权势是要过司马家的。
琅邪王氏,下有数的世家大族,先祖为秦王翦,王翦的从孙子为避秦末之乱来到琅邪定居,开创了琅邪王氏。
西汉的时候,琅邪王氏便已经展成帘代大世家,到现今已经展到了顶尖,几十年后便会达到顶峰,从东汉至明清17oo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王阳明等人为代表的92位宰相和6oo多位文人名仕。
“山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的就是王谢两大家族。
而现在,王家宅邸之内,王轩不客气地坐在主位,身后站着诸葛亮,当代王家家主王仁,儿子王融,孙子王祥、王雄一家人或坐或站。
别看三国演义里面基本没提到琅邪王家,只有琅邪诸葛家,但实际上,在王家面前,诸葛家就是个屁!
家主王仁青州刺史。
不是那种公孙瓒或者袁绍之流封的青州刺史,而是正了八经朝廷封的青州刺史。
比刘备这个自领的青州牧都要名正言顺太多了。
(在韩国,王仁被视作传达文化给日本之韩国人。其初中所用的国定历史教科书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