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舟比起来,却还是差了许多。
尤其是在来到麻省理工之后。
有人就做过这样的一个比喻,小学初中高中所学的知识,都是基础知识,可以看作是一个大圆。
到了大学,开始初步接触专业知识。
就开始将这个大圆里的一部分知识,开始细化,深入学习。
再到硕士研究生时,就是在这一部分知识里,再更深入的细化,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而到博士研究生时,就已经确定了研究方向,这个大圆里的知识,也已经细化成了一条线,或者说一根针。
当博士研究生学有所成,完成学业,毕业之时,这根针也就刺破了大圆的圆圈,开始朝着更深入的地方而去。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转换都是跨越式的前进,以及难度几何式的增长。
所以,在燕大时,杨依依还能在表面上跟着陈舟的脚步,一起从燕大毕业。
到了麻省理工时,杨依依就感受到了随着研究深度的增加,那逐渐增加的难度。
但是陈舟却没有,他一如以前。
不管是对于知识的学习,还是对于课题研究的把握程度,以及灵感一闪的瞬间。
陈舟都跟以前一样,就像没有遇到过那几何式增长的难度一样。
就像现在,陈舟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求学生涯,开始了新的征程。
而他却还在LIGO,跟着韦斯教授做课题。
这其实是杨依依真正感觉到,她和陈舟之间有着很大差距的地方。
其余的,令杨依依纳闷的,也就是陈舟为什么可以兼顾物理学和数学,还能如此优秀?
这也不仅仅是杨依依纳闷的地方,是所有了解陈舟的人,都纳闷的地方。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精力绝对是有限的。
就算是优秀的数学家,优秀的物理学家也是一样。
不说以后,单就说以前,像陈舟这样,在半年之内,连续解决诺奖级别的胶球课题和菲奖级别的哥猜难题,就几乎没有过。
不过,想不通归想不通,他们只能想着,天才的世界,凡人理解不了……
“嗯,我算着时间呢,你也差不多这个时候到。”杨依依吃完手中的汉堡,轻声说道,“坐了8个多小时的飞机,还在机场逗留了好几个小时,是不是特别累?”
陈舟点点头:“确实挺累的,不过我还好,倒是弗里德曼教授,我估计是不太好受……”
想起下午从机场到酒店路上,克罗斯和弗里德曼之间的小插曲,陈舟笑着跟杨依依说了一遍。
杨依依听完之后,也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过了片刻,杨依依想起现在物理学界的传言,忍不住打趣道:“开心,看来要不了多久,华国就要出现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咯”
陈舟闻言,得意地说道:“那可不,你也不看看你对面这是谁,注意哈,以后你就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夫人了,这说话啥的,都得注意点哈……”
听着陈舟的话,杨依依顿时笑了起来。
就这样,不知不觉间,两人聊了很久,也聊了很多。
也幸亏杨依依上午就把课题任务给完成了,她才能陪着和自己有着6小时时差的陈舟,聊这么久。
要不然,现在正处于下午时间的杨依依,还真腾不出空来。
日内瓦当地时间,晚上10点半时,两人挂断了视频电话。
陈舟打算早点休息,明天好认真到CERN逛一逛。
另一边,杨依依望着黑屏的手机,怔怔出神。
不知过了多久,她忽然咧了咧嘴,楠楠说道:“虽然追不上他的步伐了,但我也不能被拉的太